一、隋朝:(二世而亡、“昙花一现”、统一的王朝)
隋炀帝奢侈、残暴。
在位期间,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,屡次发动战争,致使民不聊生,社会矛盾激化。导致农民起义爆发,最终在618年,隋朝灭亡。
二、唐朝:
1、唐太宗统治措施:
(1)唐太宗虚心纳谏,从善如流(魏征);
广纳贤才,知人善任;(房玄龄、杜如晦)。
(2)政治上:
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,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;
制定法律,减省刑罚;
增加科举考试科目,鼓励士人报考,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;
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。
在经济上:
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,鼓励发展农业生产。
民族关系上:唐太宗先后击败东、西突厥,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。
影响:唐太宗统治期间,政治清明,经济发展,人民生活安定,称为“贞观之治”。
2、武则天统治措施:
(1)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;
(2)大力发展科举制,创立殿试制度,亲自面试考生,不拘一格选拔人才;(3)减轻人民负担,重视发展生产。
影响:促进社会经济发展,为后来“开元盛世”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。
3、唐玄宗的统治措施:
稳定政局,励精图治,重用贤能,在贤相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下,实行改革;
整顿吏治,裁减冗员;
发展经济,改革税制;
注重文教,编修经籍。
影响:唐玄宗在位前期,政治清明,经济发展,人民生活安定,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,进入了鼎盛时期,历史上称为“开元盛世”。
4、安史之乱:
唐玄宗在位后期,追求享乐,任人唯亲,朝政日趋腐败;
各地的节度使势力日益膨胀。
755年爆发安史之乱,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。
三、宋朝:
1、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措施:
a、集中军权:
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;
控制对军队的调动;
经常调换军队将领,定期换防,使兵不识将,将不专兵。
b、集中行政权:
在中央,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,削弱相权;设宰相、副宰相若干人,共同议政;还设立多重机构,分割宰相的军政、财政大权。
在地方,派文臣担任长官,并三年一换;设通判,以分知州的权力;设转运使,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。
c、作用: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,皇权大大加强。
2、重文轻武政策:
原因: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的弊端重现;
积极影响: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,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,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,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。
消极影响:导致军队战斗力减弱,办事效率下降,增加朝廷财政支出。
四、元朝:
1、在中央,设置中书省(行政);枢密院(军事);御史台(监察)
2、在地方,实行“行省制度”。把山东、山西和河北称作“腹里”,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;在其他地区,设置了10个行省。在行省之下,设置路、府、州、县。
3、今天中国的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就来源于元朝。
五、明朝:
朱元璋强化皇权:
1、在地方,取消行中书省,设“三司”;朱元璋分封诸子为王,驻守各地,监控地方,巩固皇室。
2、在中央,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,提升六部职权,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;为分散兵权,把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,皇帝直接掌握军事大权。
3、为监视官民,朱元璋设立锦衣卫,明成祖设立东厂。
4、影响: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,既互不统属,又互相牵制,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,这样就使皇权高度集中,君主专制大为加强。
六、清朝:
议政王大臣会议(清初)—南书房(康熙)—军机处(雍正)—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(乾隆)
1、军机处:雍正年间,设立军机处,成为常设机构,由皇帝派亲信大臣组成。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,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,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。
影响:军机处的设立,便于皇帝独断朝政,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,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,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。
2、文字狱:
目的:加强君主专制
影响:造成了社会恐怖,摧残了人才。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,从而禁锢思想,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
3、闭关锁国政策:
七、启示:
1、统治者要勤政爱民,任用人才;
2、生活奢侈、残暴的统治者必将被人民抛弃;
3、“得民心者的天下,失民心者失天下”。